您好,kaiyunty网站欢迎您!
烈日当空,多地开启了“高温炙烤”模式。近日,一些地区出现热射病致死病例。热射病也被称为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发病急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0%以上。记者连线多位临床医生了解救治情况,专业的人建议,一定要尽早救治,重点是做好预防。
过去一周,浙江省持续高温,截至7月12日12时,已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历史纪录。
“昨天晚上来的一位老太太,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得非常厉害,目前情况很不乐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负责人徐善祥对记者说,最近浙江省杭州市气温激增,最高气温达到40℃左右,暑热患者数量有所增加,热射病患者也明显增多。“最近3天内,监护室已收治了5名热射病患者,其中有3名已经恢复,但有一位男性患者因未能及时送医,尽管用上了ECMO,但还是没能救回来。”据了解,该院急诊近日接诊的热射病患者中,年轻人多为劳力型热射病,老人为非劳力的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
“在收治的5名热射病患者中,有4人是因在户外长时间高温作业导致。”徐善祥介绍,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的一种,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夏季常见于军人、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另一类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发病。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
“轻症的中暑患者,一般是通过休息或者简单医疗干预就可以治愈,而热射病患者就像被放在微波炉里转了几圈,从体表到内脏器官都会受损,全身多个脏器功能都一定会出现问题。治疗起来是个庞大的工程,要同时顾及神经功能、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凝血功能等,还要预防感染、出血等多方面的并发症,对各个细节需要进行严密把控,某个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都会前功尽弃。”徐善祥强调,对于热射病患者来说,救治难度非常大,需要“抢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比南方,北京市目前还未到达“热浪”高潮,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吴圣副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该院近日也陆续接诊了几位热射病轻症患者,但目前未遇到重症患者。
“近年来,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职业病防治的推进,热射病患者在逐步减少,但也要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吴圣说。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多地散发,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医务人员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也是热射病的高风险人群。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指导疫情防控人员科学开展高温中暑应急处置工作。
在吴圣接诊的患者中,不少是核酸采样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处于高温环境下而出现热射病症状。采访中,也有急诊医生提醒,在疫情防控中,要注意改良核酸小屋的环境,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同时,小屋的选址也要照顾居民便利性,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做好应急预案。
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但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医务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升。其中,诊断要点和救治要点的掌握比率最低,仅为30.9% 和13.3%。
“提高急诊一线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徐善祥表示,“尽管医务人员对中暑都有一定认识,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对热射病的认知,且受救治能力局限,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转到有能力的大医院给予患者综合性救治,为患者争得更多生机。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重点是预防,要特别提醒经常使用空调的人群。”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亮介绍,“热射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热量在机体内‘积累’,到极限暴发出来时,就像滔滔洪水决堤,因此,发病时候已经很凶险了。”
“现在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有可能不太爱出汗了,这时候发病风险有可能上升。事实上,出汗是人体最好的散热的方式。人体汗腺带走的热量是最多的。如果长期处在某个恒温环境下,有些人汗腺就会退化。不容易出汗的人,一定要更加注意。”罗亮举例介绍,“参加马拉松的选手,跑完之后,有时会往身上浇水。这是因为,一方面,浇在身体上的水会蒸发,蒸发就会带走一份热量。另一方面,在保证其皮肤湿润后,能够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加快排汗,代谢掉体内需要散发出来的热量。”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因此,公众关注天气预报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温度和湿度。闷热天气更要多加注意。”罗亮表示,防护重点人群,如钢铁厂的从事冶炼的工作人员、户外建筑施工工地上的工作者等,要严控作业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工作一段时间,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绝对不能硬抗。同时,老人、孩子也更要注意,不要去太热的地方,并保证充分的水分供给。
同时,热射病在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常见。“若有关人员出现不适,应警惕热射病的可能。”罗亮说,“现场急救应思考迅速降温,譬如将病患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身体浇水、敷冰,带走多余热量;比如,身体大血管部位,像脖子、腹股沟这些能摸得着动脉搏动的地方放置冰块等。中暑的临床急救应积极采取物理、药物降温,纠正脱水,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措施,若无法把握病情,须尽快就近就急就医。
近几日,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热射病(严重中暑)致死的新闻频频出现。这固然与当前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有关,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障没有落实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户外露天作业。37℃到40℃之间,企业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允许超出6小时。用人单位理应当为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足够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须的药品等。现实中,用人单位对上述规定是否不打折扣地落实了,需要相关部门加以严查,莫让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现实中,高温补助往往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大规模的公司或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能较好地落实政策,将高温补贴发放到位,但私营企业,很多做得还不到位。建筑工人、外卖小哥这些长时间在室外作业者,绝大部分就职于私营企业,且多处于弱势地位,不敢主张领取高温补贴的权利,常常成为职业健康福利制度的“边缘人”。
此时,就需要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方面的监管,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倒逼用人单位主动把发放高温津贴作为自身法定义务。工会也应积极发挥“娘家人”的作用,帮助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
新冠肺炎疫情让部分私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的窘况,但这不能成为忽视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理由。当然,政府也应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出手纾困,帮企业走出困境,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暑与工作场所的高温作业相关,可被认定为职业病并可申请相应的工伤赔偿。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人申请。这一方面与职工对此缺乏了解有关;另一方面,一般的中暑经过补液等治疗后,很快就能恢复,而职业病鉴定要经过相关流程才能认定。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经过多次修订后,已大大简化了职业病认定的流程,但对于类似中暑这样职业病鉴定,还有逐步优化流程的空间,从而让法律和法规得以发挥实效。